English | 中文简体 | 中文繁體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Português

Русский | العربية | Việt Nam | ກະຣຸນາ | កម្ពុជា។ | ภาษาไทย ភាសាខ្មែរ | Melayu | Indonesia | 한국어 | 日本語
首页档案馆文化 |  视频 |  专栏人力资源办公室

 

       Ⅲ. 刘建永办公室 信息发布

 
情急下的不协调
 
法治周末 2013年4月25日第166期第六版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此时距离“5•12”汶川大地震五周年纪念日不到一个月。

  当灾难再度降临,国人交出了一份被赞及时、高效、有序的答卷:震后53秒,第一条震情微博就已传上网络;一小时内,应急响应预案有条不紊展开;3小时内,第一支救援部队火速到达震中,400多名危重伤员被送往异地救护……在救灾现场,劫后重生的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一起与死神赛跑,抢救生命;在灾区之外,相互守望的国人,一边为雅安祈福,一边捐款、捐物。大灾面前有大爱,国人的这份镇定与从容,赢得了国际赞叹。

  然而,回望这几天抗震救灾的历程,这份答卷也并非十分完美:蜂拥而至的民间组织和个人志愿者,因得不到有序协调和组织,甚至成了“帮倒忙”;对灾情的估计不足和协调不力,导致一些灾区出现救济“盲区”;本应发挥重大作用的公益慈善组织深陷信任危机,被网友不断调侃。



  法治周末记者 刘建永

  发自四川芦山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4月23日8时,震区共发生余震3333次,地震已致193人死亡、25人失踪、12211人受伤。

  相对于那些在这次灾难中丧生的人们,65岁的骆大兴和63岁的妻子张萍书是幸运的。

  地震发生时,家住在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月光山组109号的村民骆大兴和妻子张萍书刚刚坐在饭桌上,准备吃早饭。

  地面突然摇晃起来。

  张萍书尚在茫然失措间,丈夫骆大兴已经一跃而起,拉着她几个箭步冲到正门后面的角落里。未及喘上几口气,摇晃突然加剧,瞬间,瓦房顶上的石块纷纷坠落,电视机也被甩到了地面上。

  骆大兴大骇,拉起妻子慌忙冲出房间,一直跑到20米开外的马路边。站到马路上,张萍书才发现旁边和对面几户邻居的房屋已经倒塌,烟土在四周弥漫开来。

  此时,芦山县法院副院长姜洪清正在位于芦山县南街三丁拐巷的法院宿舍里睡觉。被颠簸惊醒后,姜洪清立即冲出卧室,却发现房间的大门已经被震变形,怎么也打不开,人被困在屋里犹如“瓮中之鳖”,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远在距离龙门乡大约150公里的成都市主城区,法治周末记者正驾车停留在德盛路上,等待交通信号灯。地面刚震动时,仿佛轧路机在旁边经过一般,几秒钟后,地面开始剧烈颠簸,记者误以为车辆出了问题,似乎要爆炸,慌忙关了引擎,拉上手刹。

  然而颠簸依旧,记者才意识到地震了,这时周围的司机已经惊呼一片,纷纷撤出车辆。大概一二十秒钟后,颠簸停息,绿灯恰好亮起,众司机驾车恢复通行。沿途,记者看到马路两边站满了惊魂未定的民众。

  8时15分左右,记者开始拨打手机,始终拨不出去,新闻网站也无法登录。8时30分左右,记者终于艰难地打开了新闻页面,一条简讯赫然入目——“雅安发生7.0级地震”。

  随后更加详尽的消息进一步披露,芦山“4•20”特大地震震级7.0,震源深度13千米,震中为芦山县龙门乡,地理位置为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



  盲动爱心堵路



  4月20日12时左右,法治周末记者从成都驱车赶往雅安灾区。途中了解到,两个小时前,从成都市区前往雅安高速公路的多个出入口已经实施交通管制,民用车道封闭,众多警员已经驻守在各个分流路口指挥。

  震中芦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属雅安盆地周山区县,北与汶川县连界,全县面积1364平方公里,辖6镇9乡,人口12万。

  震后两小时,震区的灾情并不是十分明朗。但此时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以及个人志愿者,已经纷纷集结向灾区挺进。

  有据可查的是,地震发生后仅18分钟,四川省军区已成立抗震指挥部;仅28分钟,第一批救灾部队已动身赶赴灾区;仅38分钟,第一批非军方专业救灾队伍已动身前往灾区……

  在成都前往雅安的路途中,记者发现各种抢险车、救护车、军车、警车、运载物资的车辆打着双闪应急灯,源源不断,秩序井然地朝雅安挺进。沿途多个通道出入口均有交警把守,此时成雅高速公路一路畅通,车辆并不多见,时有军车上的士兵朝记者挥手致意。

  进入雅安路段,车辆骤然增多,各种社会车辆出现,行驶至雅安西康大桥收费站,记者发现交警、协警林立,路边有交通标识指示车辆掉头绕行。

  记者稍后得知,雅安前往芦山的最近路段已经无法通行,所有前往芦山县震区的车辆须从荥经县绕一大圈前往。当晚,四川省对雅安前往芦山的318国道实施管制。

  从荥经县绕往芦山的沿途,记者发现道路上行驶了众多私家车,上面或挂或贴着“抗震救灾”、“志愿者”之类的条幅和旗帜,也有的标注着单位名称。

  道路中,时有摩托车穿插和徒步赶往灾区的行人。在村落旁和乡镇、县城城区内,大量民众站在路两旁围观,有孩子举着“一路平安”、“雅安雄起”的红色纸牌,也有年轻人举着“芦山雄起!兵哥哥加油!”的红色条幅。

  沿途不少村民将暖瓶、水杯摆放在路边的桌子上,也有的直接向前往灾区的车主免费发放矿泉水。

  从荥经县至飞仙关镇路段,道路开始变得拥堵不堪,消防车、抢险车、军警车、救护车、私家车、三轮车、自行车等纵横交错,各种号牌的车辆迂回穿插,点滴挪进,拥堵路程不见首尾,多时竟长达数公里。在夜间山路上行驶,时见私家车主停车站在路边撒尿。

  记者后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成都军区、武警部队、公安消防、矿山救护队、民兵预备役、卫生、通信、电力等95支队伍,近3万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系统的救援人员1000多人,交通抢修人员1100多人,于震后两日内先后赶赴灾区展开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民间的快速反应,一度获得国际好评。毋容置疑,民间驰援灾区,值得赞许。然而,由于缺乏协调、有序组织,最后导致爱心集结越来越多,加上山体塌方、道路阻断等,道路成了稀缺资源,伤者出不来,救援进不去。

  据了解,雅安至芦山县城不过30多公里,正常驾驶不足1小时,然而经绕行和拥堵,记者驾车近7个多小时,于地震当晚22时40分左右才到达。

  这时的芦山县城余震不断,电力、饮水全断,宾馆、酒店、商铺、银行、邮局等皆数关门,各机关事业单位人去楼空,公交车、营运车辆停摆,交通信号灯“罢工”。

  街道上车流和人流交织、喇叭声此起彼伏,道路拥挤不堪;方便面盒、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各种垃圾杂物遍地;拥挤而入的救灾人员和当地人员找吃找水找睡找人,一群群的行人在少许昏暗的灯光下四处游走,恍如人间“炼狱”。

      虽然家园被震毁,美丽的县城几乎变成了“炼狱”,但是,对那些劫后重生的人们来说,这根本算不得什么。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地震来临时生死一线间,如果说龙门乡古城村月光山组的村民骆大兴和妻子张萍书是幸运的,同村的小名被称作“红平”的中年男人却没有这么幸运。

  地震发生时,他正与同学在房间里睡觉。震动一起,同学爬来起就向外跑,途中仅被剐伤了些皮肤。而“红平”却被倒塌下来的房屋掩埋在下面。直至近两个小时后,才被邻居街坊们帮忙挖了出来,已处于昏迷状态,肩膀上有伤,腿、胳膊均被砸断。

  堪称奇迹的是高攀庆的两个重孙子。地震发生后,高攀庆的儿子高云建、女儿高希佳和高希娇、两女婿和老伴全跑了出来,不过五六秒钟的时间,“房屋就倒了”,高攀庆和两个重孙子高舒奕和康洋豪都被埋入房梁和瓦砾之中。

  高希娇顿时面如死灰,以为儿子再无生还希望。在骆大兴众邻居的帮忙下,半个小时后,两眼僵直、满脸土灰,已被吓懵了的两岁多的高舒奕被挖了出来,在大人们的叫声中,高舒奕才“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20多分钟后,废墟下又传来9个月大的康洋豪的哭声,众人抖擞精神又挖了一个半小时,康洋豪也被挖了出来。两个孩子除了手脚有些擦伤,并无大碍。高希佳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当时觉得“比中了大奖还高兴”。只是爷爷高攀庆已无生还希望。

  同样在地震中丧生的还有80多岁的老人骆陈生,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棚子里喂鸡,没有来得及逃出便被棚子砸倒在地。

  住在骆大兴正对面的邻居高全良是古城村村支书。地震后,高全良忙于到邻居高攀庆家救人,待挖出邻居两个孩子后,才发现其69岁的父亲高希林也没有出现,慌忙赶回自家屋后的空房找。最终在空房里发现了父亲高希林的尸体。此时地震已经过去1个半小时。



  难免顾此失彼



  据雅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信息称,截至4月23日8时,芦山地震已造成193人死亡、25人失踪、12211人受伤。在此次地震中,雅安市6县2区受灾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受灾乡镇143个,受灾人口达152万人。房屋倒塌12851间,损毁66.98万间,其中震中地区龙门乡99%以上的房屋受损或垮塌,宝兴县城、灵关镇、大溪乡房屋全部受损,天全县80%的房屋由于受损严重,已经无法居住。

  自4月20日地震发生至21日晚,雅安前往宝兴县的道路已经全部中断,县、乡、村道路损毁428处379公里,省道210线路基路面损毁172处128公里。由于地震,雅安全市31个乡镇121个村11.55万户停电,其中芦山县电网中断,停电3.1万户;宝兴县停电2万户;天全县停电3.5万户;震中芦山县龙门乡更是全面停水停电。

  4月21日,记者从芦山县城前往龙门乡途中,看到公路两旁多处有人举着“无水无粮”的求救纸牌。

  高全良的妹妹高云芬说她20日已经喝了一天的稀饭,21日也仅吃了一碗面条,谈话间,高云芬不时用双手抱着低下的头。失去老伴的高云芬的母亲则是坐在一旁,久久地凝望着已变为废墟的家园,茫然无语。

  4月23日中午,高希佳在手机里向法治周末记者求救,“孩子已经一天没有奶粉吃了”。

  据官方的数据,截至4月21日,雅安方面已经发放帐篷16672顶、棉被10020床、食品5380件。然而,雅安全市需要政府救助的人数达34.49万人,供需之间还存在极大的不平衡。

  法治周末记者20日、21日在芦山县多处居民安置点发现仍有众多灾民没有帐篷,裹一条被子就直接躺在一块板子上和衣而睡,有的斜靠在人力三轮车上沉沉睡去。这种现象在乡镇及村落更为突出。

  4月21日,张萍书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虽然救灾车和志愿者在家门口的公路上过来一拨又一拨,但他们至今还没有收到帐篷。

  灾区的喝水也是难题。4月21日早晨,记者在芦山县体育馆看到,很多灾民到露天游泳池里舀水喝。

  据记者了解,地震发生后,芦山县城区水厂、二水厂设施设备损毁严重,无法运行;城区供水主管网受损130公里,支管受损70公里,城区3万多人饮水困难,农村8万人饮水困难。截至4月21日,供给的瓶装饮用水也仅24898件,远远不足以覆盖广大乡村灾区。

  记者了解到,源源不断进入灾区的志愿者很多人都没有自带睡具,除了自驾者睡在车里,大多搭车者、徒步者只好“沦落街头”、无地可睡、无食可吃,急需救助,客观上沦为与当地民众“争食抢睡”的“入侵灾民”,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的紧张。

  有多名志愿者向记者表示,已经一天一夜没睡觉。由于缺水,洗漱、洗澡、吃上一顿像样的饭已成奢侈的事情,大多人靠喝水或稀饭,吃方便面、饼干充饥。

  由于余震不断,很多人只好随地大小便,当着记者的面,一位阿婆便背过身,蹲进一个大坑里“方便”起来。记者四处打听厕所时,一市民表示,“如今哪里还有什么厕所,随便找个地方就是了”。街头卫生已没有人清理打扫,垃圾桶和周边堆满了垃圾、怪味扑鼻、苍蝇横飞。

  4月22日,记者了解到,方便面、水等食品问题在芦山县城已经得到较大缓解。早在4月21日上午,在芦山县武装部召开的抗震救灾部署会议上,就有官员表示,灾区的救灾物资已经足够了,呼吁不要再运送物资,“捐赠最好是现金”。

  在芦山广播电视中心,一捆捆的矿泉水堆积成一座小山,然而众多深入乡村的媒体记者、志愿者表示,限于交通、地理距离等原因,救灾物资优先供应在县城区域,由此造成县城救灾物资充分甚至某些方面过剩,而一些乡镇及乡村严重匮乏,近似孤岛,两方极不平衡。

  另一个问题也极为凸显。由于自行进入灾区参加救助的车辆和志愿者太多,仅仅1天,芦山地震灾区已经高呼“吃不消”。路段发生大面积拥堵,运送伤员的救护车出不去,前来支援的专业施救车辆和人员进不来;县城内很快人满为患;各大媒体也反复呼吁“让出生命通道”,恳请志愿者和私家车主不要自行进入灾区,以免拥堵占道或反成灾民,“好心帮倒忙”。

 

 
 

★★★★★ ★★★★★

2000 S COLORADO BLVD, SUITE 224, DENVER, CO 80222, UNITED STATES
RM D07 8/F KAI TAK FTY BULDING NO. 99 KING FUK STREET SANPORKONG KL, HONG KONG 999077
TEL:+852 6631 5014HONG KONG+1 917 947 9616UNITED STATES+86 28 8773 4687P.R.CHINA
E-MAIL:LIUJIANYONG@ANGONG.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