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17日晚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泸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官员倾巢出动,立即赶赴现场应对处置。次日凌晨2时30分左右,死者家属即被“做通工作”,“自愿”送交尸体。为引导舆论,地方政府当日上午即迅速对外发布事件信息,虽然发布的内容和细节含糊,令人质疑,但公开迅速及时,进而把握住了引导舆论趋向的主动权。
法治周末记者 刘建永
发自四川泸州
在双方推掇拉扯不久,甘俊元就倒在地上。
三名“交警”大概没有想到,甘俊元真的会自此死去。更没有预料到的是,不过一支烟的功夫,就有近百群众围拢过来,以至于差点“脱不了身”。
10月17日下午5时许,震惊全国的“泸州10.17群体性事件”悄然拉开帷幕。甘俊元倒地死亡后,闻讯赶来的民众越聚越多,目击者称,当晚聚集的民众一度近万人。前来处置的警察与现场民众发生僵持对峙,直至凌晨四点,在警方反复劝导与强制驱离下,民众才散尽。
10月18日,法治周末记者赶到四川泸州龙马潭区红星路事发现场,就此展开调查。
双方发生推掇拉扯
10月17日下午5时许,在红星农贸综合市场做海鲜生意的李六正在店里收拾东西,准备与自己雇佣的司机甘俊元一道开车去成都机场送一批货。李六平时除了批发经营自己的海鲜水产品店面外,还雇佣了两名司机,帮别人运输一些海鲜、水产品之类的货物,赚些运输费。
当日,另外一名司机休息,李六便让甘俊元去距离红星农贸综合市场一公里左右的王氏市场把已经装车的一车黄鳝拉过来,然后两人再准备把黄鳝拉到成都机场办理空运。虽然甘俊元过来开车仅仅10天,却给雇主李六留下了“红光满面、声音洪亮、热情和气”的好印象,李六给甘俊元开的月工资是3500元。
下午5时30分左右,李六还没来得及出去与甘俊元会合,停车等在红星农贸综合市场外红星路上的甘俊元却“出事了”。
据泸州市政府发布的信息显示,下午5时20分左右,泸州市110指挥中心发现龙马潭区红星路发生交通拥堵,便发出指令,要求附近交警及时赶赴现场疏导,市交警支队三大队“两名辅警”立即赶赴现场。在现场维护交通时,发现一辆车牌为川E36340的白色大货车违反临时停车规定。
挂有川E36340车牌的白色大货车正是李六的,此时甘俊元正坐在车里等待李六出来。
在红星路北侧,距离大货车停靠处约五米距离的一名手机店店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率先来到红星路现场的只是一名“穿警察制服的”,几分钟后,又来了两名“穿警察制服的”,其中一名戴着白色的交警头盔。但三人的身份是“交警”还是“辅警”,多名目击者均称无法辨别。
而在街道对面、红星路南侧的张师傅则目睹了全过程,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白色大货车缓缓向前,最后停靠在红星路三岔路口靠东北的边边上。一矮胖“交警”站在白色大货车前,另外两名“交警”站在大货车左侧车门处。车停稳后,两“交警”拽开车门,把坐在驾驶座的甘俊元揪了下来。
很快,甘俊元与“交警”推掇拉扯起来。没过多久,张师傅就听见甘俊元大喊“交警打人了”、“交警打人了”。很快周边的民众围观过来,此时,张师傅看见,一“交警”左手抓在甘俊元的右脖子与右肩膀处,右手朝甘俊元“打去”。就此细节,法治周末记者挨着门店询问,却未得到较为肯定的证实。
据泸州市官方的通报,期间,甘俊元突然不适,并呼叫“车上有药”,“辅警”上车寻药未果,围观群众在车内找出药品给其服下,然而甘俊元的不适仍然加重。
前后不过几分钟的光景,甘俊元就倒下了。
“警察竟然打老百姓”,围观者颇愤愤不平,而最早看见“拉扯”的另一目击者却表示,她看见是甘俊元先动手的,“不能只怪警察”。张师傅也认为“双方都没有打几下”,时间非常短,没有几分钟。
正在市场内的李六听说甘俊元“出事了”,急忙跑了出来。此时甘俊元已经躺在地上,“还有一点气”。有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几分钟后,120救护车赶到,迅速在现场实施急救。10几分钟后,甘俊元不治身亡。
事态迅速扩大
李六见甘俊元“断了气”,慌忙从甘俊元身上摸出甘的电话本和手机,翻了一通,找到姓“甘”的名字就打过去,一连打了几个电话。大约半个小时,在城区洗车场干活的甘峻元的侄子甘三赶到。又过了约半个小时,甘俊元的儿子才赶过来。前后甘俊元的家人、亲戚和村支书等一共一二十人赶到现场。
就在甘俊元倒地身亡后,涉事三名“交警”(或及“辅警”)在一队警察的支援掩护下,迅速撤离现场。
为了防止警察“抢尸”,李六和甘俊元的家人围成一圈,将尸体保护起来。此时围观的民众越来越多。目击者介绍,人流不断朝红星农贸综合市场涌来,沿途及聚集的民众互相打电话、发信息,传递着事件信息,及至晚上9时许,红星路及周边路口已经站满了人。张师傅粗略估计了下,已经聚集了差不多四、五千人了。
晚上9时,事发现场的情绪不断“升温”,有人怒声痛斥,有人附和,激愤的人群随手摸起身边的东西,朝驻留现场的警察扔去,鸡蛋、石块、瓶子四处乱飞。第一拨进场的防暴警察很快便被逼退,不久,第二拨武警开进现场,不久再次被“轰走”。很快现场开始打砸警车,并放火焚烧。随着一辆辆警车被推翻或点燃,人群不时发出一阵阵喧嚣声。现场火光刺目,浓烟滚滚,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目击者称最多时达万人之众。
场面一度失控,周边开店的店主们吓得纷纷提前关门,即使这样,由于场面混乱,不少商户的卷帘门仍被砸坏。
泸州市官方“如临大敌”,迅速处置,市委书记刘国强赶到市110指挥中心;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强赶到事发现场;市委副书记曹建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文,副市长、市公安局长张显富等也分别赶赴110指挥中心和事发现场应对。
目击者称,官方朝聚集群众“喊话”,称“司机是因心脏疾病而瘁死”,希望群众冷静理性,不要相信谣言。然而场面一度失控,事发当晚,有7辆警车被推翻,其中5辆警车被点燃,两辆被烧毁。各路警力迅速驰援,目击者称,大批“穿迷彩服”的部队、拿盾牌的防暴警察来到现场。晚上11时左右,警方向聚集人群发射了“催泪弹”,人群更加混乱。
次日凌晨1时左右,距离红星农贸综合市场一公里左右的泸州市交警支队驻地也被“殃及池鱼”,被愤怒的群众冲击,大门被焚烧,部分车辆被砸坏。
事发现场,警民双方一度发生打斗,一位网友在论坛里抱怨,他爷爷当晚在现场看热闹,“不知何故”,一武警一盾牌把他爷爷打翻在地。网络上的图片显示,有的人被打得血流满面。当晚警方现场带离20人。
一知情者透露,“强制清场”前,受官方委托的泸州王氏集团董事长王德彬多次来到现场与死者家属交涉,几经谈判,最终于凌晨2时30分左右,双方就赔偿及尸体处置问题“达成一致”。
次日凌晨2时至3时之间,警方“强制清场”,驱离仍滞留现场的民众。李六称,“一二十个防暴警察用盾牌将他们隔离开”,然后将尸体抬上了一部警车拉走。官方又调来环卫工人,打扫地面卫生,开来吊车,将推翻焚毁的警车拉走,最后撒水车撒水,清理地面。
10月18日晚上,法治周末记者赶到红星路事发现场,发现路面整洁,周边商铺照常营业,已无人群聚集,就像什么都未发生过一样。
当地政府防控迅速
群体事件虽然迅速平息,心有余悸的当地政府并未掉以轻心。
10月18日晚上9时左右,法治周末记者在距离红星农贸综合市场步行约5分钟路程的龙南路“世纪酒店”发现大量警察、武警及“穿迷彩服者”入住,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拨警察进进出出,似是换防巡逻。经记者粗略估计,入住该酒店的警察在百名左右。
晚上9时30分左右,在红星农贸综合市场前面的红星路上,有4辆警车缓行通过,记者随后打车跟踪,沿途发现该队巡逻警车先后途径“红星路”、“大通路”、“枫林街”、“蜀泸大道”等红星村周边,车速极慢。对该事件的防控意图明显。
当晚一武警告诉法治周末记者,19日他们值班结束就离开。而据目击者称,19日,世纪酒店仍有警察滞留。
19日上午,法治周末记者给泸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张显富发去邀约采访的手机短信,20日下午3时许,便收到其客气的回复“谢谢”,但别无他语。
17日晚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泸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官员倾巢出动,立即赶赴现场应对处置。次日凌晨2时30分左右,死者家属即被“做通工作”,“自愿”送交尸体。为引导舆论,地方政府18日凌晨5时许即通过官方微博迅速对外通报事件基本情况,上午8时30分左右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对外通报最新调查结果,虽然发布的内容和细节含糊,令人质疑,但公开迅速及时,进而把握住了引导舆论趋向的主动权。
19日上午,泸州市政府主动向媒体通报尸检初步结果。声称通过尸表检查、解剖检查,“未发现损伤表现”。
10月19日,法治周末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发现,此前众说纷纭的各种网传事件版本并不占明显优势,不少论坛关于“泸州10.17群体性事件”的帖子已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泸州官方发布的信息。
死亡原因尚在调查
一位当晚聚集在事发现场的老中医分析,依据现场甘俊元的反映,甘的身体应该有病,否则仅仅是极短时间的“推掇拉扯”和“肢体冲突”不足以致命;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没有“交警”与甘俊元的冲突,甘也不至于情绪紧张,进而促使生理疾病突发,瘁死当场。
李六也认为甘俊元的身体有病,“要不然他怎么随身都带着药?”但李六又称,甘俊元看起来“身体魁梧、红光满面、声音洪亮”,不像有病的样子,而且李六的干爹介绍甘俊元过来开车时,甘也没说自己有病。
法治周末记者用手机联系上甘俊元的侄子甘三,询问甘俊元的病情,甘三不愿多谈,表示自己“不晓得”,就匆忙挂了电话。
10月19日,泸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中国酒城—醉美泸州”发布信息称,由泸州市检察机关委托的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通过尸表检查、解剖检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未发现损伤表现”。泸州方面强调,尸检是在死者儿子甘财兵(37周岁)、甘财玉(33周岁)和侄儿甘兵(37周岁)的见证下进行的。
同时,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又提取了尸体重要器官组织及心血、胃内容物等作进一步检查,更加详近的鉴定意见将会在1个月左右作出。
四川聚贤律师事务所黄燕群律师表示,如果尸检证实,死者身上没有被伤害的痕迹,就不构成“故意伤害罪”;若死者是因心脏病突发等意外事件死亡,那涉事“交警”并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无须承担刑事责任。
官方在前述发布信息中称涉事的是“两名辅警”,然而多名目击者所称却是“三名交警”,10月22日上午,法治周末记者电话联系泸州市交警三支队了解相关情况,泸州市交警三支队又改称10月17日下午5时许出现在事发现场的为“三名辅警”。记者又问“没有单独执法权的辅警缘何被派往现场处置“交通拥堵”?对方便以“不了解情况”为由挂了电话。
甘俊元死前与涉事“交警”除了“推掇拉扯”外,还有无其他更激烈的“肢体冲突”?“交警”与甘俊元之间的“拉扯”、可能存在的“肢体冲突”是否与其死亡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甘俊元此前是否真的有心脏病?如此种种均存在诸多疑点。当地政府对此也没有进一步明确回应。
10月18日,泸州方面宣布,成立了由纪委、监察、检察组成的联合专案组,对事件展开调查。
死者亲属称“政府已经解决好了”
法治周末记者找到李六时,他正在红星农贸综合市场内的铺面上卖甲鱼,忙得不可开交。原定17日晚上八九点钟送到成都机场的黄鳝因为群体性事件的缘故而推迟到18日早上六点才到,这一耽误使原可卖到三四十万元的黄鳝因为“不新鲜了”,只好便宜卖出,只卖了一二十万元。让李六的客户们损失了一半的钱。“那一车黄鳝还是人家三四个人凑钱凑起来的”,李六这两天一直为这事内疚着。
他表示,“听说甘俊元的尸体放在一家宾馆里”,但具体是哪家宾馆并不知晓。
19日中午,记者来到距离红星农贸综合市场5公里处的安宁镇枣子村(又称“枣子坝”村)十二社14号,这里便是死者甘俊元的户籍所在地。甘俊元的家位于耕地垅坡的高处,两层小楼,并无大门和院落,楼前即是耕地,沿着田埂走出农田,即可登堂入室。然而其居室屋门紧锁。一甘姓老汉表示,甘俊元曾离异,有两个儿子,“目前全家都到城里去了(办丧事)”。
记者随后赶到距离红星农贸综合市场最近的一家殡仪馆,几经查找,仍未找到甘俊元的灵堂。该殡仪馆的看门老汉随后告之,甘俊元的尸体被拉到“杨桥”(“杨桥湖风景区”边上的“泸州市殡仪馆”)了。
下午,记者赶到距离红星农贸综合市场7公里处的泸州市殡仪馆,该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甘俊元的尸体已经‘化了’(火花了)”。在一间灵堂里,记者见到了甘俊元的弟弟,他说,这件事情,“政府已经解决好了。”
甘俊元的侄子甘三告诉李六,当地政府委托“泸州王氏集团”董事长王德彬出面,给甘俊元的家属赔偿了50万元人民币,当地传话“政府的损失也有上千万元,双方互不追究,这件事就这么算了。”
然而法治周末记者向甘俊元的弟弟和甘三求证赔偿的问题时,两人均表示“不晓得”。见记者在灵堂一旁不断询问,一自称甘俊元亲属的女子赶紧过来“驱赶”记者,“这两天家属都很伤心,不接受采访。”
而在旁边不远处,大约一二十个甘俊元的亲属们或站或坐地围在一起,有人忙着收取和记录办丧事的“礼钱”,每人收“一百元”或“两百元”,姓名和对应数额在本子上排成一排,已写了满满的一页。
群体性事件防控是长期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将群体性事件划分为“维权行为”、“社会泄愤事件”、“社会骚乱”、“社会纠纷”和“有组织犯罪”五类。综观泸州10.17群体性事件,也有着较为明析的发展演变路径:事发之初,死者家属与围观群众希望在规则内解决问题,“维护权益”;晚上9时许,围观群众开始“泄愤”,推翻和焚烧现场警车,与警方发生对峙;18日凌晨1时许,事件再次升级,围观群众开始冲击距离事发现场一公里外的交警支队驻地,焚烧大门和车辆;最后演变成“社会骚乱”,连附近商户的卷帘门也被砸坏了。
于建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泸州群体性事件,从具体的利益与权益问题,逐步上升到“抽象愤怒”的对抗,这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内在的发展逻辑。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在实践中防范和控制群体性事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是要努力化解利益冲突,解决具体问题;纠正官方的“权利滥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诱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因素;二要从法治层面去解决,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处置避免选择性执法,对官员问责避免仅仅为了平息事件,一切都回到法治的轨道上来;三是社会心态的逐步改变,努力提高民众的政治信任水平,避免“仇官”、“仇富”、“仇警”的进一步恶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消除全能政府的“路径依赖”影响,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对政府部门及政府官员的监督,约束公权力滥用和官员的不当施政行为。
于建嵘认为,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制度性根源在于权利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应对群体性事件,除了提高政府的管治水平和管治能力,还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变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本文发表于2012年)
|